网站首页    组织机构   金晖先锋    碧玉生辉    玉韵溪声    工作动态    党务政务    阵地建设    通知公告 预决算公开
 最美典型  
您当前位置: 专题 > 最美典型

耄耋老人捐10万养老钱 东近面山建起敬老亭

http://www.yxlgb.cn/ 2021-03-01

在中心城区东近面山五脑山公园里有一六角亭,亭子檐上刻着“孝感动天”、“鹿乳奉亲”、“百里负米”等二十四孝图,古朴的设计与青山美景相辉映,吸引着无数登山者驻足休憩,这是两位耄耋老人捐出10万元养老钱建造的敬老亭。

9月5日,84岁高龄的张琴仙老人爬上五脑山,看着建成的敬老亭热泪盈眶。她告诉记者,今年年初,老伴陈嘉宝病逝,可老伴留下的遗愿是在中心城区捐资10万元再修造一个敬老亭。为了这个遗愿,张琴仙待老伴安葬好后,把剩下的丧葬费和抚恤金整理出来,共计7万多元,又把平日老两口省下的存款拿出近3万元,凑足10万元,于今年3月12日向市老干局递交愿捐资10万元建造敬老亭的申请。市老干局把申请转呈市政府,最终申请得到市政府批复,敬老亭选址定于东近面山。经市老干局、市规划局和市高等级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的协同配合,确定敬老亭建于东近面山五脑山片区,并拿出设计图稿,算出预算,于今年5月动工建设。

经过3个月的建设施工,五脑山敬老亭建成,建设投资累计超过10万元,不足部分由承建方垫资完成。该亭子现已成为东近面山五脑山公园的景点之一,亭子上“孝心存万世,善道润千秋”是张琴仙老人自己挑选的对联,目的就是要让天下的子女心存孝道,懂得敬老孝亲,让中华几千年的孝文化传承下去。

其实,五脑山敬老亭已是两位耄耋老人捐建的第二个敬老亭,第一个坐落于新平县龙泉公园内,于1997年捐资1.5万元建成。

问及捐建敬老亭的原因,张琴仙老人说起了在市医院眼科住院的一段经历,让他们萌生了建造敬老亭的想法。“那一年,我住院,在病房里发现一个规律,10个老年人中,身体好的那两个都是晚辈照顾周到的,其余8个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都是子女不孝顺的。”张琴仙说,所以我们有了建敬老亭的想法,一来可让行人歇歇脚、避避雨,二来让人们见亭反思,重拾中华民族敬老、爱老、养老的传统美德。

随后几年里,张琴仙老两口跑了很多地方,找了很多部门,可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点,直到1997年,老两口到新平县龙泉公园游玩,觉得这个地方不错,便与当地政府联系后建起了敬老亭。

这一次敬老亭选址,相比上一次难度大了许多,中心城区地少人多,且审批手续复杂。屡屡受挫后,加之迟迟未找到合适的地点,年事已高的老两口也慢慢不再提 这事儿,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心愿了。直到今年初,陈嘉宝老人病重住院,住院期间三番五次重提再建敬老亭的事,才又开始着手。“如今亭子建起来了,总算了了 我们夫妻的夙愿!”张琴仙老人说,古语云: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”这也是我想跟年轻人说的,孝敬父母不能等,还是要常回家看看,陪陪父母。 同时希望这个亭子能给年轻人一些启发和触动,把敬老孝亲传统美德一代代传承下去。(记者  张雯  实习记者  周子琳)

在我们心中立下一座敬老亭  

我市84岁高龄的张琴仙老人根据已去世的老伴陈嘉宝的遗愿,捐资10万元,经市政府批准,在有关部门和公司配合下,在中心城区东近面山五脑山公园建造了一座“敬老亭”,该亭现已成为五脑山公园的景点之一。(详见本报9日24日1版相关报道)

据悉,张琴仙老人经济并不宽裕,她是在将老伴安葬好后,用剩下的丧葬费、抚恤金及平日省下的存款凑足10万元建亭,她还为该亭挑选了“孝心存万世,善道润千秋”的对联,目的是让天下的子女心存孝道,懂得敬老孝亲,让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孝文化传承下去。

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是先辈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。在我们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,重视人伦道德、讲究家庭和睦是其中的精华,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体现。我国古代就有“亲尝汤药”、“百里负米” 等敬老爱老的动人故事,有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”的做人准则。老人们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把青春奉献给了社会和家庭,在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甚至生活难以自理的情况下,全社会应该关心他们、照顾他们,理解和尊重他们,倾听他们的心声,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,为他们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条件,

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老龄化同步,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~10000美元以上,我国因国情特殊,在尚未实现现代化、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就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,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严重滞后,养老经济保障、生活照料、康复护理、医疗保健、精神文化等方面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需要。我市是一个老龄化“大市”,早在1995年就比全国提前4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,是目前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最多的州市,养老事业任重而道远。

张琴仙老人的义举让我们敬佩,值得我们学习,但同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:有形的敬老亭立在五脑山公园,无形的敬老亭应该立在我们心中。希望大家一起行动,弘扬敬老、养老、助老的传统美德,努力为老人们老有所养、老有所医、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办实事、做好事、解难事,让老人们度过一个幸福美满、安详健康的晚年。 (玉溪日报  白丁/文  邓慧祥/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