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玉溪师范学院退休教师。2004年9月,被玉溪市老年大学聘为历史课教师,至今已有十四年了。
在老年大学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,我以“壮心不已、甘于奉献、乐于育人”为座右铭,并沿着“勤学—贴近—奉献—感悟”这条道路从教,在前进中我紧握与老年学员“沟通”这跟主线,生命不息,教书育人不止,把爱心和知识奉献给老年学员,用实践行动去实践自己的座右铭。
勤学
我以“天行健、君子以自强不息”和“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、与时俱进”作为鼓励我勤学的格言,每天必读《老年报》、《生活文摘报》、《玉溪日报》等,最爱读党史国史、英雄模范人物传记等。我把老年教育刊物与学校的文件作为工作的指南。根据各级党委的要求,結合教育与教学的需要,我先后认真学习了《中共党史》、《云南简史》、《中国通史》、《世界史》、《苦难的辉煌》、《浴血荣光》、《中国丑史》、《中国人史纲》、《读史有学问》、《读史有智慧》、《历史在这里哭泣》等等。勤学好读,使我知识更新、乐观常在、有为永恒,努力达到了要给学员一杯水,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地步。
贴近
“想学员所需,尽教师所能”是我坚持的理念,在十余年的教学过程中,我始终紧紧抓住贴近老年学员这一条,坚持不换“镜头”。
不换“镜头”就是运用多种载体和方法搞好教学。如谈心、访问、疏导、化解、鼓励自信,参观、专题讲座等。这是为了传统教学有实效,能真正的走进老年学员的心灵深处。并且为了加强同老年学员的交往,我与老年学员们成为“知心友”、“忘年交”,合力构建温馨的师生关系。我在思想上尊重老年学员,政治上代表老年学员,感情上贴近老年学员,行动上深入老年学员,真诚的把老年学员的需求和冷暖放在心上。想老年学员之所需,切实按需施教,她们想学什么我就教什么。始终把学员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我的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准。与老年学员心心相印,同学习、同欢乐、共命运。我深深感觉到全心全意为老年学员服务的同时,也赢得老年学员们更多的“点赞”,我认为这也是老年大学优秀教师们的共同写照。
奉献
我有过苦难的童年,现在正值幸福的晚年,深感新旧社会两重天,亲身感受,胜过千言万语。所以我相信振兴中华、民族发达、人民幸福非中国共产党莫能。
一个不懂历史的人是没有根的,我们培养的老年人应该是有根有魂的一代新老年人。在共同构建“中华魂·读书会”活动中,我与老年学员们一起读书、学史、座谈,以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等为例,我先后为老年学员设专题讲座、开座谈会以示纪念,不忘历史。由于我从革命史实出发,紧密联系当时的国情,抒发自己的感受,陈述史实,表达时能引起老年学员的共鸣,颇受老年学员的好评。
感悟
我体会到,开展各种教育教学主题活动,应该注重同帮助老年学员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,要坚持做到传统教育形式与现在教育手段互补,教师传授与学员参与互动,引导塑造与激励关爱互融,以达到强化教育的效果。我还感到要坚持读书学史滋润心田,历史久弥珍贵,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应大力弘扬,学习英雄模范人物贵在常态化,在这个思想指导下,我以“弘扬中华美德、缅怀革命先烈、坚定革命信念”开展的学习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
作者:郑从华 |